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戴维 李

最稳妥的右侧入场时机预计在10月份

来源:中信证券:   文|裘翔 秦培景 杨帆 程强 李世豪

策略聚焦|博弈依旧剧烈,右侧仍需等待


  9月以来,海外快速加息预期持续升温,贸易争端扰动密集出现,增量资金有限,持仓结构失衡,激烈预期博弈加剧市场波动,当前市场状况优于4月,存在左侧配置机会,但最稳妥的右侧入场时机预计还在10月份。从近期扰动因素来看,美国通胀超预期引发快速加息预期升温,并加剧短期人民币汇率波动,贸易相关摩擦频繁出现,引发投资者对外需稳定性的担忧。从股票市场流动性来看,增量资金流入继续放缓,存量资金仓位仍保持中高水平,持仓结构依旧失衡,“热切冷”仍在进行中,基于预期的博弈交易持续活跃,加剧市场波动。从市场节奏上来看,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合理,绝对吸引力略逊于2018年末,存在左侧配置机会,但我们认为在10月份经济、政策、盈利预期明朗,同时外部地缘扰动因素落地后,右侧入场更为稳妥。配置上,建议坚定“热切冷”,重心继续转向部分前期偏冷门行业。


  海外快速加息预期持续升温

  贸易争端扰动密集出现

  1)美国通胀超预期引发快速加息预期升温,并加剧短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美国通胀的关键问题已经从疫情爆发后初期的供给瓶颈转向需求强劲推动工资和通胀螺旋。中信证券(18.360, -0.03, -0.16%)研究部海外宏观组判断,在美国需求降温之前,通胀难有明显回落,本轮美国通胀或必须通过经济衰退的途径来缓解,美联储9月加息75bps概率极高。无论是美联储持续加息预期,还是海外经济衰退的预期,对短期人民币汇率都产生一定的压力。不过,今年以来截至9月16日,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依然运行稳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今年以来的涨跌幅分别只有-0.46%、+0.75%、-0.36%。长期来看支撑人民币汇率的还是中国强大的生产制造和供应能力,在全球通胀和去金融化的趋势下,汇率定价最终会回归生产力这个本源因素,短期纯货币和资金流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弱化。

  2)贸易相关摩擦频繁出现,引发投资者对外需稳定性的担忧。9月1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提案,引发市场对新能源出口产业链限制的担忧。我们认为上述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流通的法案在短期内难以对海外需求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首先,该提案中并没有列出涉及强迫劳动的国家、地区、产品及生产商名单,这与UFPLA有明显不同。其次,该提案采用“无罪推定”原则,要求成员国政府承担举证责任,难度大、成本高,举证的可行性不足。最后,该提案仍需提交欧洲议会和理事会讨论,且需生效后24个月才正式施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考虑到欧洲光伏产业链自主供应力量薄弱,叠加目前紧张的能源危机问题,完全脱离中国去发展光伏等产业并不现实。据路透社9月13日的报道,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当天表示,德国政府正在制定一项新的对华贸易政策,以减少对中国原材料、电池和半导体的依赖。但就在9月13日当天,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柏林举行的“雇主日”活动上表示“反对所有现在提倡去全球化理念的人”。我们认为欧洲不同于美国,短期内在非商业贸易制裁问题上达成一致极其困难。


  增量资金有限,持仓结构失衡

  激烈预期博弈加剧市场波动

  1)增量资金流入继续放缓,存量资金仓位仍保持中高水平。公募增量依旧有限,9月截至17日,主动权益类产品仅发行142亿元。海外中国基金持续面临净赎回,自7月中下旬至今已连续7周保持净赎回状态,超过了3月中概退市(连续4周净赎回)和4月的疫情管控阶段(连续4周净赎回),配置型外资连续两个月保持净流出,较为罕见。活跃私募仓位小幅回落,但绝对水平仍然是今年来中等偏高。根据中信证券渠道调研数据,中小活跃私募平均仓位自8月12日一周的近80%开始逐步下滑,降至9月第一周的76%,第二周小幅反弹0.6pct至76.7%,且从目前仓位水平的历史分位来看,私募后续或仍有一定的调整空间。

  2)持仓结构依旧失衡,“热切冷”仍在进行中。本周电新、电子、机械等行业的流通市值占比和成交额占比出现了同步下滑,一些前期冷门行业成交热度有所上升。但是市场成交结构依然失衡,热门赛道的成交换手依然明显偏高。从机构持仓结构来看,以主动型公募为代表的机构资金调仓仍不充分。我们统计了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在2022年4月21日、8月31日和9月15日三个赛道股大幅调整日的净值回报分布,跌幅超过4%的产品数量分别为90、515和644只,跌幅超过6%的产品数量分别为0、69和120只。8月31日跌幅超过4%的产品中,约有85%在9月15日跌幅依然超过4%,在8月31日跌幅超过6%的产品中,这一比例为78%。

  3)基于预期的博弈交易持续活跃,加剧市场波动。在经济、政策等预期形成新平衡前,A股市场至少存在四股博弈资金。一是基于贸易领域摩擦事件去交易“脱钩”逻辑,主要围绕“国产替代”和“全球化发展受损”反复博弈;二是基于国内区域性地产放松信号而去交易全面性刺激逻辑,主要围绕地产、建材等地产链板块反复博弈;三是基于国内外疫情变化而去交易调整疫情管控,主要围绕疫情受损、出行和消费板块反复博弈;四是基于成交热度和持仓拥挤度这种资金逻辑而去交易全面的成长切价值、小切大和高切低风格切换,主要围绕低估值高分红板块反复博弈。这些交易行为更多的是基于预期以及对市场其他参与者可能行为的猜测驱动的博弈性交易,从8月下旬至今的市场表现来看,持续性均不强并加剧波动,中证800指数(4195.0052, -24.45, -0.58%)的日均成交额从7月的4376亿元下滑至9月的3404亿元,累计减少22%,但日度波动率从7月的0.82%提高至9月的1.00%。

  当前市场状况优于4月,存在配置机会

  但最稳妥的右侧入场时机预计还在10月份

  1)市场整体估值合理,绝对吸引力略逊于2018年末。当前沪深300、中证500和创业板的估值历史分位分别是32%、8%、20%,较年初已显著下降。目前各主要行业板块白马股2023年动态估值的中位数为21倍,略高于2018年底看2019年的动态估值水平(约16倍)。从具体行业估值情况来看,信创、医药、新型电力系统和基建目前看2023年动态估值水平分别为22倍、28倍、12倍和19倍,均低于2018年底的水平;半导体与军工目前看2023年估值水平分别为32倍和28倍,略高于2018年底的水平;但消费板块目前的动态估值水平(28倍)依然显著高于其在2018年底的估值水平(16倍)。整体而言,当前市场估值水平已进入合理区间,绝对估值吸引力略逊于2018年末。

  2)静待10月末经济、政策、盈利预期明朗,同时外部地缘扰动因素落地。我们预计10月末应该是个稳妥的右侧入场时点。首先,三季度经济数据全面披露后,投资者对今年以及明年的增长状况都会有相对清晰的预期,因为目前相对合理的预判思路就是四季度好于三季度,明年好于今年,有了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年底到明年经济预期的“锚”就有了。其次,上市公司三季报集中披露后,市场对哪些行业确认景气拐点以及明年估值切换的空间就有了基本预期。再次,二十大顺利召开后,预计市场对短、中、长期的政策预期也会更明确。最后,近期外部的地缘扰动因素不断增多,二十大之后,预计欧洲将聚焦冬季能源问题,美国将聚焦中期选举,中国或迎来一个阶段性的外部扰动真空期。


  坚定“热切冷”,重心继续

  转向部分前期偏冷门行业

  我们预计市场在9月后半段依然博弈激烈,在经济、政策预期更加明朗、地缘扰动因素陆续落地后,10月下旬预计会是最稳妥的右侧入场时机。在此之前,建议坚定“热切冷”,配置应更具性价比。具体品种选择上,建议关注:①成长制造领域重点关注此前持续调整、明年有估值切换空间的半导体和军工当中白马龙头,以及标签属性较弱、估值性价比仍较高的化工新材料。②医药行业重点关注具备较高性价比的中药,以及充分消化估值以及政策负面预期的医疗器械。③冷门行业重点关注优质地产开发商、养殖产业链、电力、油运和油气机械等。此外,在外部科技领域制裁不断加剧的环境下,关注芯片、信创等自主可控领域的配置机会。

  风险因素

  国内局部疫情反复超预期;中美科技贸易和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及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俄乌冲突升级。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每周五下午5:00-7:00直播: 报名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571.../WN_cuCx2zB0SgWwkcwLK1HIvA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场,对文章内容概不负责。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16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