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10年前后,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 戴维 李
- 2023年5月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本文来源:华尔街见闻
分析指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掌权10年,中国威权韧性削弱,难以吸纳社会意见,国家治理路线愈加强硬、高压,公共领域服务退化,有别于胡温时期,这和中国集体不安全感有关。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宗弘接受中央社采访表示,习近平掌权10年,中国威权体制演化趋于强硬、高压方向,“10年前、10年后看中国,很像是完全不同的国家”。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策画“威权演化论:中国如何治理?国家与社会如何维持动态关係?”一书。书中提出分析架构,探讨中国在对内治理过程中,“政府、社会”和“强硬、温和”动态互动类型4象限。
林宗弘表示,在政府温和、社会强硬时,政府的治理或政策可以获得调整,这在中产阶级抗争或业主维权等例子尤其可见,政府愿意用怀柔手段回应社会诉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能有所改善;这个互动类型在胡温治理末期或是习近平第一任期初期较有案例。
林宗弘提到,政府强硬、社会温和时,意味没有办法达成任何政策改善,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对内治理愈加强硬、高压,中国渐渐地朝政府强硬、社会温和方向走,政府压制性愈来愈强,纵使有零星抗争诉求也仍属柔和,“拿张白纸出来,其实没有什麽攻击性”。
他说,过去胡温时期,很多人看好中国有所谓的“威权韧性”,也就是在威权领导下仍保持韧性吸纳社会意见、改善公共服务,使民众信任党国,于是掌权者可以一边改善治理也维持威权统治。中国这10年来不是走向吸纳包容演化方向;相反地,则是愈来愈强硬,公共服务也在弱化中。
“中国对内强化集权、对外愈具攻击性,这反映了内部焦虑和不安全感,这是整个政权过去10年转变的重要因子”。林宗弘指出,习近平刚上台时,由于派系相对较弱,分析多评其为历任领导人内最弱,可由此推估他有相当大的不安全感、焦虑感,于是致力于强化个人集权。
林宗弘剖析,为了弭平外在对于个人权力威胁,习近平对内治理采强硬态度,这套行为模式也扩及中国对外关係,“战狼外交”为对外主基调,甚至发生中国外交官打人、海外警察抓人等事件,这都反映了习近平个人和中国政权的内部焦虑感、不安全感,“这个问题将持续地困扰习近平和这个政权。

每周五下午5:00-7:00直播: 报名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571.../WN_cuCx2zB0SgWwkcwLK1HIvA

2023股市面临巨大风险,关注“一级市场”投资机会
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第一个私人银行(北京商业银行)的发起人 - John Wang为我们一对一解析一级市场投资机会和风险 “一级市场”投资研讨,不对公众开放,仅限“实名”认证的注册会员
加入方式: 1, 微信: Vandave
2, WhatsApp: 604-7227628
3, 视频号: 时空“资升堂”联系在线客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Commentaires